年紀大越來越瘦,小心「肌少症」纏身,長輩營養不良該怎麼辦?

邁入高齡後吃得越來越少,身形也變得瘦弱,長輩營養不良已成為長照的重要課題,掌握老年人飲食注意的關鍵,老年人補鈣飲品、長輩送禮推薦首選報你知。

你是否也有遇過家中的爺爺奶奶、父母長輩,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身形也變得越來越瘦弱的情況呢?這種情況下,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長輩跌倒、發生骨折的意外了,雖然大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骨質疏鬆的問題,不過「肌少症」其實也是另一個重要原因。

「肌少症」是指肌肉量減少合併肌力下降或功能的異常。年過四十之後,身體的肌肉量會逐漸減少,平均每十年減少8%,到七十歲之後更是近兩倍速的減少,而一旦身體肌肉量下降,不只影響日常的活動,走不快、站不起、提不重,更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以及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的產生。

(資料來源:衛福部新營醫院

常見的肌少症原因有哪些?

除了隨年齡肌肉量自然減少外,有些可能是因為活動力不足、長期臥床或是營養不良……等諸多後天情況造成,大致可能因素如下:

➤自然衰老: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纖維數量和質量自然減少。

➤身體活動減少:缺乏運動和身體活動是肌少症的主要促進因素之一。

➤營養不良: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加速肌肉質量的流失。

➤荷爾蒙變化:隨著年齡增長,體內一些荷爾蒙水平(如睾酮和生長激素)下降,影響肌肉合成。

➤慢性疾病:某些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)和慢性炎症狀態也會促進肌少症的發展。

而除了病理造成的肌肉減少外,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能夠延緩肌肉衰退的問題,因此透過運動、飲食調整來調整是非常重要的!

 

延伸閱讀:10大養生飲品推薦,探病送禮、高齡保健喝出爽健好體質

肌少症的困擾與改善

其實肌少症並非高齡長輩才會有的問題,有些缺乏運動且長期茹素的人,肌少症的狀況往往在中年後就悄悄找上門,肌少症在生活上雖然不會有明顯的不適,卻可能無形中為你的生活品質大打折扣,例如:

※肌肉質量減少:
肌肉逐漸減少,身體變得更瘦弱,但從外觀有時不一定能判斷出來,例如體脂肪較高的人、外型豐腴的人,也有可能肌肉量低下。

※肌力下降:
握力減弱,例如在生活中抬舉重物和日常活動的能力開始下降,蹲下、彎腰或從床上起身等動作變得有點吃力。

 

※體力下降:
比一般人更容易感覺疲勞,耐力減少可能讓你難以負荷出遊的消耗,出門不到半天就已經非常疲倦。

※運動功能降低:
因為肌肉量較少的關係,在需用動要到下半身肌肉的步行、爬樓梯等情況速度變慢,更嚴重甚至會出現行動困難、容易跌倒等情形。

預防肌少症,從生活作息與飲食調整開始

不管是為了防止肌少症,或是改善已經出現的肌肉量低下問題,都可以從生活中尋找適合的方法來改善。

1. 加強運動:

在日常活動外,額外增加一些力量訓練和抗阻訓練,給予肌肉一定的刺激鍛鍊,這些都是保持和增加肌肉量和力量的有效方法,如果想要進一步加強的話,也可以結合有氧運動強化心肺功能,漸漸地改善整體的體能喔。

2. 補充營養:

許多長輩上了年紀喜歡吃得清淡一點,攝取較多的精緻澱粉與蔬菜,蛋白質的攝入卻遠遠不足身體需求,因此建議可以多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(豆、肉、魚、蛋類),並注意維生素D和其他重要營養素的補充,若是遇到長期臥床、食慾低下的長輩,也可以讓他們多飲用如營養素、木耳飲等營養豐富的飲品。

 

延伸閱讀:超級食物「木耳」怎麼煮?不同煮法教你輕鬆吃出滿滿營養價值

 

尤其黑木耳本身就含有豐富的「鐵、鈣、蛋白質、膳食纖維」等優質的營養,做成木耳飲用喝的不但能幫助長輩攝取,還能改善長輩便秘的問題喔。

3. 生活方式調整:

長輩行動不便示意圖

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,尤其要避免久坐或久躺,盡量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,可以從每天固定散步開始,一點一點增加活動的強度,出門能夠以步行或騎腳踏車到達的距離就盡量減少搭車騎車的機會,提高自己的活動量。

看完不難發現,其實相對於其他老化症狀,肌少症是相對能夠透過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來預防或改善的,因此如果家中有正在邁入高齡、已進入高齡的長輩,務必多多鼓勵他們增加活動量,均衡飲食,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擁有行動自如的高齡生活。

而對於已經出現肌肉流失、營養不良狀況的長輩,就需要多借助營養食品的補充,在為長輩選購營養品時,也不妨考慮低甜度、高纖又營養的澎沛木耳飲吧!

 

延伸閱讀:國家品牌玉山獎認可優質木耳露,〈澎沛〉人氣黑白木耳飲推薦